两会代表委员认为,反腐不仅不是经济发展的对立面,反而挤掉了“消费泡沫”,释放了真正的内需,优化了发展环境,使市场机制、创新驱动进一步凸显。同时,也要警惕“为官不为”等不良苗头稀释“反腐红利”。
反腐释放“消费红利”
茅台酒,因中央八项规定而改变。
据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提供的数据,2015年1月1日至3月6日,茅台集团已经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茅台酒销售91.57亿元,销量增长38%,销售额增长32.6%。
袁仁国代表说,白酒行业泡沫被挤掉后,茅台积极寻求转型,转型至商务消费、个体消费等,效益持续增长。
“在经营上‘去暴利化’,包装上‘去奢侈化’,走上一条回归本真的‘平民之路’,才是更有生命力的生存选择。”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希燕说。
反腐压缩寻租空间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说:“腐败有很多种形式,一种是工程建设方面的腐败,比如靠贿赂官员拿到的工程项目,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质量很差。另外一种是经济腐败,比如贱卖国家资产和国家资源,导致国库收入减少,国家可以用来搞建设、改善民生的资金不足。很显然,这些情况都不利于经济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朝克认为,反腐压缩了“腐败经济”的生存空间,斩断了政商之间不正当利益的输送渠道。随着反腐力度的加大,政风、官风逐渐焕然一新。
林毅夫委员表示,经济发展需要好的环境。如果能把反腐做到位,消除权力寻租的弊病,经济发展质量、健康程度甚至发展速度,都会更好。
警惕懒政稀释“反腐红利”
一些代表委员指出,随着反腐力度加大,有的干部礼不收了、饭不吃了、红包不收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该协调的也不协调了。
代表委员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为官不为”给予了高度关注。
“首先是惩治‘为官不为’,但关键还是要激励‘为官有为’,各级政府要科学选人用人,为想干事、敢干事的党员干部提供发挥空间,甚至可以给予他们一些不违背原则的试错机会。”秦希燕代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