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流传一句话,‘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表示,中央“八项规定”要落地生根,必须靠切实有效的监督,防止和遏制“中央强调抓一下,强调过后放一下,出了问题紧一下,形势好了松一下”的一阵风现象。
针对多种高档消费品受宠、公款消费的现象,专家建议,将公务浪费纳入反腐体系,加快透明政府建设,同时引入严格的成本核算机制,健全行政绩效考核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希燕在今年两会上提交的建议称,应把公务浪费纳入反腐体系,针对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公款浪费现象制定具体的法律规范。另外,还应加快透明政府的建设,让公务人员接受公众监督。
秦希燕表示,目前我国对公务人员有很多监督,诸如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审计监督、检察院监督和上级监督等,但本质上这些都属于体制内的监督,容易出现监督死角。比较缺乏体制外的监督,即公众和纳税人对政府的监督。因此,要使政府的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作,用法律来保障政府定期向社会公布行政开支项目和费用,接受公众的监督,从而有利于铲除滋生浪费的土壤。
有关专家表示,要引入严格的成本核算机制,健全行政绩效考核制度。现行的行政绩效考核制度,只注重工作成绩的考核,强调做了多少事,产生什么效果,忽视了对行政成本的核算,导致官员在工作中只追求结果,不计投入和消耗,这就必然导致公务浪费的产生。
秦希燕认为,应尽快引入成本核算机制,建立既注重政府职能实现程度,又注重纳税人满意程度;既注重行政结果,又注重行政成本的政绩考核体系和赏罚分明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激发和保护政府官员节约和用好公共资源的积极性。把行政费用控制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人,并把各级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列为第一责任人,接受人大、政协和公众的监督,强化政府浪费的责任主体和责任机制。
专家还建议,继续推进公务卡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断绝公款送礼的资金源头。对于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都应严格管理,杜绝大笔的预算资金在体制外循环,随意使用和支配的状况;健全财务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一旦发生动用公款送礼现象,查处相关人员和主要领导的责任;严格财务资金管理和报销审批程序,增强财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