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湖南团开放日。上午8点,就有记者开始抵达。为占据有利位置,摄影、摄像记者早早架起“长枪短炮”,文字记者则忙着抢占座位。据主持人介绍,当天一共有52家境内外媒体参加,81名记者将镜头对准了湖南。在大约1个小时的时间里,徐守盛、杜家毫等代表回答了多名记者提出的问题,改革、制造强省、区域发展等话题是记者们关注的焦点。
推进改革既要吹“冲锋号”,又要送“炸药包”
问答开始,央视记者首先发问:2015年被认为是改革关键之年,湖南如何确保改革顶层设计落地生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南认真贯彻中央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湖南承诺‘决不能输在新一轮改革起跑线上’。”徐守盛说,这一轮改革面广量大,涉及到方方面面,大部分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而且涉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要打破利益的藩篱,冲破区域的限制。从主观上讲,有些地方的改革涉及到要革自己的命,要割肉、要断奶,所以有的部门不想改、不会改,不敢改、不适应、不协调。
面对这些改革中的难题,徐守盛说,推进改革既要吹“冲锋号”,又要送“炸药包”。下一步,湖南将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提高改革方案质量上下功夫,坚持“接天线”与“接地气”相结合,直接奔着问题去;二是在狠抓重点难点节点上下功夫,把具有标志性、引领性、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任务紧紧抓在手上,扭住关键、精准发力;三是在落准落细落实上下功夫,完善改革推进机制和责任体系,强化改革督察和问责问效;四是在树立正确改革导向上下功夫,坚持“从政必须有为、无功就是过错”,引导各级干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发挥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大力营造“为担当者担当”浓厚改革氛围。
坚持生态优先,决不为眼前利益“捞子孙饭吃”
长江经济带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大力推进,湖南将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对此,徐守盛先是回忆起了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集沿江各省负责人,并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的情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主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徐守盛表示,下一步,湖南将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为遵循,科学编制相关专项规划、重点项目实施计划和工作要点。将统筹抓好流域生态治理和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决不为了眼前利益“捞子孙的饭吃”。
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抓早抓小抓到底
今年是市县乡同级班子同步换届之年。“湖南将如何吸取衡阳破坏选举案的教训,采取哪些有力措施确保换届选举依法办事、风清气正?”
面对新华社记者的犀利提问,徐守盛表示,2013年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中央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湖南省委依法依纪严肃查处了衡阳破坏选举案,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纪效果和社会效果,近两年多来,我们坚持以此案为负面教材,举一反三、吸取教训。
徐守盛说,湖南将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切实做到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始终,把严格依法按章办事贯穿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始终,把严明党纪国法贯穿始终,以钉钉子的精神抓换届纪律监督,以“零容忍”态度正风肃纪,抓早抓小抓到底,决不让类似事件重演,确保换届有力有序、风清气正。
徐守盛还就巡视工作“回头看”、湘黔两省区域交流合作等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合拳”
一直以来,装备制造业是湖南的一张名牌。湖南将如何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打造制造强省?
面对提问,杜家毫首先与大家分享了一个消息:去年,装备制造业成为湖南首个万亿产业。近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湖南省委、省政府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他表示,湖南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制造强省和改革是分不开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要把企业和科研院所、教育、人才更好结合起来。创新仍然是制造强省的第一推动力。
人民日报记者的关注点是供给侧改革。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湖南将如何应对和作为?
对此,杜家毫表示,最近湖南已打出了一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合拳”,包括制定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府债券置换、清理涉企收费、推进轨道交通装备为重点的新兴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
杜家毫说,去产能则要“去粗取精”。湖南钢铁、煤炭产能从发展的需求来讲并不过剩,关键是要通过技术改造,加快转型升级。去库存要“旁敲侧击”,多措并举。把房地产去库存与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通过租售并举、货币化安置等方式,大力消化存量,科学控制增量。去杠杆要努力“化险为夷”。抓住中央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的机遇,实现2017年债券全部置换。降成本实现“轻装上阵”,下大力气简政放权、优化环境、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补短板要“扬长避短”。通过大力发展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逐一破解县域经济不强、开放程度低、非公经济不活跃、金融服务业水平不高等短板。
张剑飞、胡衡华等代表也分别就住宅工业发展、湘江新区建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声音
在树立正确改革导向上下功夫,坚持“从政必须有为、无功就是过错”,引导各级干部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发挥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基层探索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败,大力营造“为担当者担当”浓厚改革氛围。——徐守盛
湖南要进一步加强改革,制造强省和改革是分不开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要把企业和科研院所、教育、人才更好结合起来。创新仍然是制造强省的第一推动力。
——杜家毫
建言
建议从小学开始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本报长沙讯3月6日上午,湖南代表团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团团长徐守盛,副团长杜家毫、于来山、韩永文、谢勇参加审议。
参加会议的还有李江、张剑飞、赖明勇、康为民、游劝荣、赵永平、黄伯云等。
在主持人于来山简短的开场白后,审议随即开始。
“总理在报告中讲,要发展更多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提出,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到高中毕业这一阶段,要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并且在高中阶段至少安排一个学期进行职业学习。“这既是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必要的。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即便普通高中生考不上大学,也能够走向社会找到工作,有利于促进就业。”
全国人大代表、吉首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张苹英同样关注到了教育问题。“扶贫要先扶志,扶志教育是关键,而教师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张苹英呼吁,除了关注农村教师的待遇问题,还要让他们有良好的工作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秦希燕联合律师事务所主任秦希燕的发言也与教育有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大力兴办民办学校,但目前办民办学校的积极性却不高。“民办学校人家不愿意投,原因是什么呢?主要法律上面的障碍。”秦希燕说,目前国家法律中没有明确民办政策的概念,法律上没有保护人家就不敢投。因此,他建议,对民办学校分类进行管理,而且在法律上予以明确,让营利性的学校走企业发展的路子,可以上市可以融资。
此次的政府工作报告中,61次提及创新,成为高频词。全国人大代表、江南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齐振伟认为,技术创新是创新中的核心。他建议,对于科技投入,2016年占GDP比重应该超过2.0%。
记者杨杰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