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日报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目前已超过两亿,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激增,造成久久难解的养老困局。今年两会上,养老依然是代表委员的热议话题,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和重庆代表团全国人大代表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老龄事业”,纷纷建言献策。
“人越老越怕孤独,老人的精神满足需求远比物质需求更为强烈。关注老人的精神养老,也是关注我们每个人的未来。”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重庆静昇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彭静提出:要完善老年人精神赡养配套制度,给予老年人更多精神抚慰。
彭静在调研时发现,不少子女认为,让老人不愁吃穿就是尽了孝道。所以,一些子女将老人送往养老院后就撒手不管了,更有甚者,虽然和老人同住一个城市,但几年也不去看望。
去年7月,修订后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施行,该法将精神赡养首次纳入法律范畴——“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但彭静认为,尽管精神赡养问题因此实现了立法的突破,但目前法律的规定仍停留在原则层面,比如社会保障体制区域割据、基层自治组织功能缺失、配套支持机制和制度缺乏等问题,导致精神赡养缺乏制度保障。
为此,彭静呼吁从以下4个方面探索建立鼓励和支持精神赡养的配套机制:一是完善节假日制度,以推动老年节进入法定节假日为契机,并逐步纳入法定节假日安排;二是以团中央牵头,探索建立异地就业子女参与志愿服务、父母所在地志愿者优先提供养老服务的机制;三是借鉴新加坡、韩国等国经验,探索实施与老年人同住一定年限的子女住房(购房、租房)补贴机制的可行性;四是试点在有条件的地区为独居老人配置呼叫仪,有紧急情况可迅速接通呼叫中心和亲属,经费可通过家庭自筹、慈善捐助、财政补贴等多种方式解决。
此外,地方政府要积极推进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建设,切实关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有针对性、因地制宜地解决好社区养老服务的机制、人员、项目、经费等具体问题,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
她还建议尽快出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跨省迁转和结算等方面的操作细则。同时,尽快实施银行养老金账户异地取款手续费的财政补贴机制,以解决老年人异地养老的医疗保障和养老金问题。
(原标题:让老有所养 老有所托 老有所医 老有所乐)
发布时间:2014-03-07 作者:张珺 张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