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随着司法改革推进,越来越多的法官将从内部选任改为公开遴选。2014年11月,全国首个法官遴选委员会在广州成立。今年2月底,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人民法院改革的意见》时强调:“建立上级法院法官原则上从下一级法院遴选产生的工作机制。完善将优秀律师、法律学者,以及在立法、检察、执法等部门任职的专业法律人才选任为法官的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律师协会名誉会长陈舒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透露,通过法官遴选委员会遴选的首批主审官员已经上岗,随后知识产权法院立案“出现井喷”,立案量甚至超过北京,说明社会对法官遴选机制有很高期待。但她认为,法官遴选委员会还处在试点阶段,很不成熟。陈舒建议,法官遴选委员会委员不能有太多法院、律协人员,应当有一半以上的社会人士,应该有参与诉讼业务的律师。
经济观察报:据介绍,广州知识产权法院法官遴选委员会由9人组成,设1名常任委员并担任委员会主任,其余8人为非常任委员。此次参与遴选的非常任委员将从委员库中随机抽取产生,分别来自市政协(前法院领导)、市中院、高校法学院、律师、知识产权官员和专家。有律师表示担忧,这可能导致遴选委员会无法真正代表律师、社会大众的声音。
陈舒:现在进入遴选委员会的律师大多是律协领导,从事非诉讼业务,而且是律协自主推选一名律师,这不够科学,建议应当设置职业年限、从事诉讼业务等门槛,并在行政、民事、刑事、商事等方面确保有很高覆盖面。
目前,法官遴选委员会的委员库人数太少,导致随机比例太低,至少要“十选三”。现在是“五选三”,意义不是太大。遴选委员会成员应当包括法律界人士和各行业的社会贤达。
我建议,人事部门像组织部、人事局,纪检部门像纪委、监察局的人也应纳入遴选委员会,除此之外,还应包括法官、政法委、律师、社会贤达,其中社会贤达应当占一半以上。开庭要让不懂法律的人听明白,判决书也是要写给不懂法律的人看的,作为公示对象的老百姓大多也不懂法律。因此,非法律专业人士也有权评判法官。入选法官遴选委员会的社会贤达是没有报酬的,这是一种尊荣。
经济观察报:据介绍,报名法官须提供自己作为经办法官撰写的知识产权案件裁判文书3份,以及自己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庭审录像光盘1份供遴选委员会参考。你怎么看?
陈舒:这很不严肃。报名法官肯定已经办过很多知识产权案件了。周强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后,庭审已经做到全程录音录像,裁判文书也基本在网上公开了。由遴选委员会随机抽取庭审录像、裁判文书的条件已经成熟。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反映报名法官水平。
经济观察报:英国司法研究委员会规定,法官应该具备六类能力和相应素质:知识与技能、沟通与权威、决策与裁判、职业化与尊严、司法效率、领导与管理。你怎么看待法官遴选机制中的评判标准?
陈舒:什么法官才算好法官?目前国内试点的遴选标准还不清晰。今年,我将提交议案,建议《法官法》修订增补以下内容:法官应该是个道德高尚的人;法官不能搞第三者;不能蹭吃蹭喝;不能欠水电费;法官还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当事人。对法律的尊崇,首先表现为对法官的尊崇。香港的法院,律师中途有事退庭,必须先跟法官鞠个躬再走。就算法官水平再高,如果经常在风月场所见到他,他肯定无法赢得社会尊重。